又到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季。随着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新生手中,院校人才培养再次成为热度话题。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,印刷包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结构性矛盾。一方面,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速,企业对高技能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;另一方面,职业院校印刷包装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萎缩。笔者认为,职业教育如何为行业持续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,是现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重塑课程体系,打造“即战力”人才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。围绕印刷包装行业的实际需求,院校可以通过运用模块化课程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围绕智能印刷、绿色包装、数字印前等核心方向,构建灵活组合的模块课程。同时,融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,紧跟高速喷墨印刷、可变数据印刷、环保柔印等前沿技术,并将行业权威认证,如印刷色彩管理、图形图像处理、数字印刷操作等深度融入教学,确保学生毕业即掌握核心岗位技能,获得市场“硬通货”。
深耕校企融合,从“输送”到“共育”。校企融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。一方面,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。企业深度参与招生、教学、评价全过程。学生入学即拥有“双重身份”,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在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交替进行,实现“招生即招工、入校即入企”。另一方面,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。联合龙头企业共建具备生产功能的实训中心,引入先进印刷包装设备,打造“校中厂”“厂中校”,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锤炼技艺。
构建育才生态,政策协同与行业赋能。院校应联合行业组织,积极向教育、人社等部门建言,争取对坚持开设印刷包装专业的院校给予招生指标倾斜、实训设备更新补贴、企业导师税收优惠等实质性支持。同时,推动行业协会牵头建立技术共享平台,为院校提供最新工艺、设备操作、行业标准等资源,弥合院校教学与产业实践的信息鸿沟。
拓宽发展通道,点燃职业自豪感。职业院校应讲好印刷故事,在教学中融入印刷文明史与现代创新成就,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化标杆工厂,与行业大师面对面,深刻理解行业在文化传播、商品流通、品牌塑造中的关键价值。此外,还应贯通职业发展“立交桥”,校企联合设计清晰的技能晋升通道,明确从初级技工到首席技师的成长路径与薪酬体系,让技能成才之路光明可期。
总之,唯有政策精准护航,行业倾力相扶,职教锐意革新,方能编织坚韧的人才供应链。
(作者系江西传媒职业学院副教授)
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
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”新媒体矩阵:
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: